新消息丨越演越烈!没有电话、短信通知,包裹就被塞进了丰巢柜

潮新闻 记者 钱关键

“行业规定都成一张废纸了吗?现在不送货上门我也忍了,可是好歹打个电话或者发个短信通知下啊。”最近连续的遭遇,让张先生直摇头,他说,自己的快递已经多次在没有被告知的情况下,直接塞进了丰巢柜,还导致“被收费”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有此遭遇的远不止张先生一人。记者调查发现,快递行业的这种乱象,已有越演越烈之势。究其原因,到底是什么?

来源:视觉中国

深夜收到“丰巢”消息:包裹保管期快过时了

说起最近两次的网购送货经历,张先生真是哭笑不得。

5月9日晚上11点42分,他收到了一条由“丰巢”发来的短信,意思是,尾号为2105圆通速递的隐私包裹将超过18小时的免费保管期,超时后0.5元/12小时,3元封顶,请尽快取出。

“之前,我还在想,怎么下单的包裹,蛮久了,怎么还没到?”张先生在衢州的西区写字楼工作,偶尔会网购一些商品。他说,5月7日这次下单后,他就一直没接到快递员的电话和短信,直到收到“丰巢”深夜发来的短信,才知道包裹原来早就到了。到第二天,等他把包裹取出时,已经超过18小时,还被收取了0.5元的保管费。

张先生心中暗骂了几句,但想想也就0.5元的小钱,就算了。可没想到的是,过了几天,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了。这一次的配送公司是中通快递,同样没有送货上门,也没有电话和短信通知。“我是查看了淘宝物流信息,才发现,包裹已经到了,而且又被塞到丰巢柜。”由于人刚好在外地出差,回到衢州后,这个件在快递柜存放时间已经超过40小时,扫码支付了1.5元超时保管费后,他才取出包裹。

“按照约定,快递公司明明是要送货上门的,为什么现在,快递员连个电话、短信都不通知,就把我的快递直接塞进了快递柜?”张先生的懊恼点,不仅在于多次被快递柜收取保管费,而在于有时重要快递,不能及时收取还耽误事。“这种情况,真的是越来越多,越演越烈。身边的很多同事都经常碰到。”

快递拒送货上门,有违当面验收规则

情况可能还真的比较严重。前几天,记者实测下单购买了一件商品寄往衢州。“快递员倒是给我发了一条短消息说,说商品已到。”但从始至终,配送这个包裹的邮政快递快递员,都没有主动征求记者配送意见。更夸张的是,包裹送错了地方,且被显示“收件人已取走邮件”。

不送货上门,不电话、短信通知,这样的快递乱象,在衢州算是比较普遍了。但事实上,类似的情况,在省内不少城市如今也时有发生。“我们气愤的不是超时保管的那0.5元、1元钱,而是快递员未经我们同意,就直接被放入智能快递柜。”家住金华城区的项先生表示,以前收包裹,快递员送货前好歹还会打电话询问一下,是否将快递就近放入快递柜或小区代收点,现在很多时候,干脆连这个询问电话也省了。而家住杭州长板巷的刘小姐说,这种情况,她也碰到好几次了,投诉过,会好一阵子,但没多久,又老方一贴,最后也懒得投诉了。

而事实上,快递公司或快递员的类似操作,确实有违快递配送规则。根据2013年1月实施的《快递市场管理办法》规定,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投递快件(邮件),应当告知收件人当面验收。

2022年1月,国家邮政局公布的《快递市场管理办法(修订草案)》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二条提到: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,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,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递箱、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。

2021年颁布的《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》第三十一条也明确规定,快递运单上已注明上门投递要求的,快递经营企业不得将快件投递到快递末端服务设施、站点;快递运单上未注明上门投递要求的,快递经营企业应当在投递前征求收件人意见。

这些条例、规定,无一例外要求快递公司、快递员按照约定投放快件,如果要更改投送地址转而就近就便放入智能快递柜、快递服务点等末端的,需得征得收件人同意。“如果快递员真的很忙来不及送货上门,好歹打个电话或发个短消息告知一下,放在了驿站或者快递柜,这样我们心里也能接受一点。”很多人都表达了这样的想法。

快递员不打电话,原因何在

既然规定这么明确,为何有很多快递员“视而不见”,在不打电话、不征求意见,甚至连短消息都不发的情况下,就将快件、包裹投入可能会产生“保管费”的智能快递柜呢?

记者就此采访了几家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。其中一家快递客服小殷在电话中告诉记者,按照规定,快递公司是要“送货上门”的,但现在,大部分人也习惯了到快递柜或快递服务站取件的方式。“快递包裹在放入快递服务站后,服务站会给收件人发一个短信,提醒他们及时取件。”她说。

至于,有些人的快递在被快递员放入智能快递柜,而没有在“第一时间”接到相关电话或短信提醒,她表示自己并不清楚。

采访中,邮政快递的一名快递小哥透露,之所以现在很多快递包裹没有直接送货上门,收件人甚至连电话也没有接到一个,是他们现在平均每天要送三四百个快递。“如果每个快件,我们都给收件人打电话征求‘是否送货上门’的意见,不仅时间上来不及,成本上也不划算。”他说。

你有没有类似遭遇?快递企业和监管部门对此又怎么看?潮新闻记者将继续关注!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关键词: